新华社南宁5月8日电 题:左右江革命老区:边陲老区谱写开放发展新篇
新华社记者徐海涛、陈一帆
南疆五月,左右江畔,生机勃发。地处我国西南的左右江革命老区“老少边山”特点突出,近年来,随着脱贫攻坚、乡村振【zhen】兴、产业升级以及对外开放等深入推进,老区振兴步伐不断加快,昔日的边远山区正成为开发开放的前沿,红土地培育着新动能、焕发出新气象。
拼图照片,上图为1981年时百色市面貌(资料图片,百色市档案馆提供);下图为同一地点『dian』现【xian】在的百色市面貌(5月8日摄,无人机照片)。
立夏节气刚过,广西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共耕渠附近,一派山水田园景象。东里村是中国 *** 早期党员、农民运动的开拓者之一韦拔群的故乡,革命先辈在当地修筑的共耕渠已流淌90多年。“现在村子变化很大,很多人盖了新房,经过加固的共耕渠两旁种上了葡萄,村里还获评‘全国文明村’等荣誉。”村民韦忠说。
这是广西东兰《lan》县武篆镇东里村乡村风貌(5月6日摄,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
东里村是左右江革命老区众多实现“美丽蜕变”的{de}山村之一。受自然条件等 deng[制约,老区许多村屯石山环绕,一度偏僻闭塞,基础设施薄弱。如今,沿着便捷的路网走村入屯,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“山居图”:绿色『se』的山坡上‘shang’,家庭水柜、信号基站点缀〖zhui〗其间,民居错落有致,乡村客车、私家车等在宽敞的水泥路上不时来回。
党的十八大以
这是广西百色市田东县境内的乡村【cun】风貌(2021年11月4日摄,无人机照片 pian[)。新 xin[华社记者陆波岸摄
在高铁通达的县城拥有一套新房,离家不远就是『shi』扶贫车间、学校、卫生室……在百色市田东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龙安社区,600多户搬迁户住进新家,感受着新型城镇化带来的 de[便利。“搬迁出来后,我们在社区附近就业,孩子上学、日常生活也很方便。”43岁的搬迁户李翠珊说。
产业升级培育新动能
眼下,在湿热的右江河【he】谷,挂满枝头〖tou〗的芒果正等待新一『yi』季的丰收。“目前,百色芒果种植面积达130万亩,全产业链产值约140亿元,小芒果做成了大产业。”百色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训才说,作为全国南菜北运的基地之一,近年来,百色做好现代农业文章,西红柿、芒果等特色农产品搭上果蔬专列北上进京、南下出境。
在广西百色市田阳区供销合作社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,人们在交易刚收获的芒果(2021年7月1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
在左江流过的崇左市,境内曾发动过龙州起义的这片红土地已成为“中国糖都”,全市甘蔗种植面积400万亩以上,年产糖量200万吨以上。“近年来,我们大力推进糖业体制机制改革,稳定甘蔗种植面积,巩固提升‘双高’(高产高糖)基地建设,甘蔗种植机械化水平、亩产量、含糖量得到提高,糖业竞争力不断释放。”崇左市糖业发展局局长黄海瀚说。
在左右江革命老区,不仅农业‘ye’“甜度”在增加,工『gong』业“链条”也在延伸。走进广西百色兴和铝业有限公司,铝板带箔等生产线运转不停,附近的上游企业源源不断地为公司输送电解铝液。“园区形成铝产业上下游配套,公司产品约40%销往国外市场,年出口总额约2.8亿元。”公司副总经理韦常留说。
“铝产业是百色的支柱产业‘ye’,着眼产业升级,全《quan》市打造了9个涉铝工业园区,与吉利、中车等大企业合作,引进一批铝精深加工项目,铝加工产能从2015年的170万吨增加到2021年的385万吨,产业朝着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方向迈进。”百色市工《gong》业和信息化局『ju』局长黄斌说,2021年全市铝产业总产值突破960亿元【yuan】,同比增长36%。
开放发展增添新活{huo}力
一批批货物在完成报关手续后有序通关,一列列跨境列车在铁路线上往返……在地处中越边境的凭祥市,大量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货物由此进入彼此(ci)市场。“近些年,跨境贸易快速增【zeng】长,去年仅凭祥友谊关口岸【an】进出口总额就达到3200亿元。”凭祥市商务和口岸管理局副局长余瑞达说。
这是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(2020年
沿边是左右江革命老区的特点。近年来,乘着“一带一路”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{deng}东风 feng[,在《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》、中国‘guo’(广西)自由贸易试验区、广西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政策『ce』支持下,老区开放活力加速释放。
统计数据显〖xian〗示,今年一季度,中越班列累计开行98列,发运标箱2940个,分别同比增长27.3%、34.1%。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(RCEP)生效实施后,区域间经
“立足区位优势,我们不断深化与东盟国家合作,中国—东{dong}盟农产品交易中心、中国—东盟铝产品仓储交易中心、百色数
拼图照片,上图为1995年国庆节一列火车开进百色市火车‘che’站(资料图片,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《xian》公司提供);下图为现在的百色市火车站客“ke”货列运行景观(5月8日摄,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张爱林摄